本来当时看到线下大课的主题是执行力,而且还有个大纲,我是挺感兴趣的。
但实际去听,好像并不直接相关,换成了 做到的秘密。
其实也想既然做到了,那不就是执行力够嘛,做到的秘密 不就是执行力的方法论了?
想法很重要
通常我们做一件事情的过程是: 想到——>学到——>做到。
首先学到,那就是要获得知识的。什么是知识呢?知识的本质就是信息,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但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成为知识呢?那就是可以通过检测该信息是否可以指导决策,是否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来进行过滤,同时要加上长期的概念,长期来看可以指导决策,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知识通过重复的刻意练习,就可以内化为技能。
这里让我联想到之前看《游戏化教学》中一个学习或教授的方法论,那就是如果要想了解或教授一个系统,从概念开始:先了解涉及到哪些概念,再看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再看这些关系组成什么样的过程,最后就可以看到这些过程组成的系统。
比如现在的游戏开发,让我有了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拿聊天系统来说。这真的是个系统,但如果设计人员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功能(过程)来进行提需求,又没有理清其中概念,也会导致逻辑过程不明,这样的设计做出来也就真的只是一个需要不停维护的功能而已。
其次想到,先来说个我听《干法》时的一个公式:工作成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这里我觉得可以替换一下,变为:成果=想法X热情X能力,其中热情与能力取值范围[0,100],而想法为[-100,100],所以可以看到,如果你的想法错了,即使只是-1,那最后的成果也是白做。所以想法就是起点,非常重要,甚至比“学到”,“做到”还要重要。
拿我以前自己做些小游戏时候的一个很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如果想法清晰了,一个星期游戏就能做出来,但如果想法不清晰就开始动手干,通常就会拖到一两个月,而且越做越没有信心,又不甘放弃,纠结于沉没成本,导致心理压力非常大,最后得不偿失。所以想法非常重要,我算是体会过了,不要做无效劳动。想要成功当然是要努力,要奋斗,要吃苦,但努力要有目标,奋斗要有方向,吃苦要有效果,否则那就是自欺欺人,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李笑来也讲了他的一个例子,是在得到上开订阅专栏之前,需要考虑要做什么内容的专栏,他就将罗胖之前几个月的每天的60秒语音转成文字进行分析,想要知道得到的用户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最后就出来了现在的样子。目前该专栏订阅人数有近15万,与排名第二的有近5万的差距,也践行了他的想法“要做远超第二的第一”。
想法,在这里就是一个核心,之后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展开,就是所谓的第一性原理。这让我想到了分形理论,只有一条简单的规则,之后所有的内容都是这个规则的延展。
所以,想法很重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两个人成就的云泥之别,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看到真人做到很重要
这一点也是让我很有体会。
首先一个概念,镜像神经元。当我们看到身边其他人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模仿他,最简单的比如打哈欠,看到别人打哈欠你也很容易想要打哈欠;比如哼歌,有时你甚至不是有意的去听到对面一个人哼了首曲子,过一会儿你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哼这首曲子。这还都是很简单的。
看到真人做到很重要,解决了我的一个疑惑。那就是很多牛逼的人物有时是一块出现的,而且通常这些人物还都很早就认识,甚至都是一条胡同的,一个小团队的。就比如李笑来他们,现在经常出现在新闻里的很多人物居然都是新东方出来的。
看到真人做到很重要,特别是当你看到一个有缺点的人做到的时候,他又是你熟悉的人,所以他做到了就会感叹,“我靠,还能这么玩”,你也能很快学到。比如小时候踢足球,虽然也经常看比赛,看到球员们的假动作,过人动作好帅,也没想过自己能不能做得了。但有一次在学校和其他同学踢球,其中一个人就做了一个非常帅的假动作,瞬间我就被震撼了,“我靠,原来是这么搞的!”,之后我也练习了几次,经常球场上用出来,那是相当得意。
所以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要素,那就是看到 “真人” 很重要,虽然很多东西我们都通过电视、网络等都见过,都是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其实那是“误以为”和自己没关系而已。如果能看到“真人”做到,那是相当幸运的,如果没有“真人”,那要锻炼自己的共情能力,看到电视上的人做到,也要认真对待罢。
李笑来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送朋友的两个孩子两把吉他,但据朋友说就刚买回去的时候玩了两次后再也没碰过。之后有个机会李笑来就带了把吉他到了朋友家,当着两个小孩的面弹了一曲,据朋友说那天他走后,两个小孩对吉他的兴趣大涨,立马拿出尘封已久的吉他开始弹。
黑马白马骑手
有时候我想要做一件事情,但就是拖着不去做,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但无论什么理由,都是存在于自己的脑子里的属于障碍的想法,都是不想做,不是不能做。
所以,如果当我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其他障碍想法来当自己的借口,那是不是执行力就上去了呢?所以,关键是这个思考想法的过程,对这个要执行的想法的想法。
黑马,白马,骑手。骑手要掌握两匹马,才能让马车前行的更稳更快。
黑马,就是我们的最底层的欲望,直觉。普通动物都存在的,如果欲望不受控制,那这个人就是野兽;
白马,就是情绪。如果情绪不受控制,就会变成一个容易被情绪左右,甚至会被别人利用的动物;
骑手,就是理性,也可以叫做元认知。
上面说要控制欲望,控制情绪,其实不对,欲望和情绪是不能控制的,也是控制不了的,而是要养成良好的情绪与欲望。
首先怎么养成良好的情绪呢?就是通过我们的理性,我们的元认知。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让恰当的情绪来做出反应,比如有人说了你的坏话,自然的情绪反应就是愤怒,但如果我们养成了良好的情绪反应,也许你会进行分析有无,改之加勉,甚至共情其身。
那要怎么养成良好的情绪呢?两个字,练习;怎么练习?两个字,重复。
重复地大量地进行刻意练习,直到形成一种应激反应。
开始的时候需要我们的骑手,也就是理性,来对袭来的境况做出目的的情绪反应,经过刻意练习之后,能够做到当境况袭来时自然而然地走向良好的情绪反应,让情绪成为我们理性的快捷方式。
理性的目的,就是不断的寻找及锻炼这种快捷方式。
同样,通过情绪的大量的重复的刻意练习,让欲望成为情绪的快捷方式。
这样,回到之前的问题,我想做一件事情,但就是拖着不去做怎么办?当养成了这种良好的应激反应之后,就不会有“怎么办”这种问题了。
这让我想到了保镖的例子。我记得看过一个节目,普通人遇到危险,比如枪击的时候都会本能地蹲下,但保镖听到枪击的时候是本能的保护好目标。这样的本能都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才练就的,所以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形成良好的应激反应是可行的。
最后说一个锻炼黑马,也就是我们欲望的方法,那就是延迟满足。
注意,欲望不要克制,最后该满足还是要满足,但要学会延迟满足。
以上内容也可以参考: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75855344237058
这个好像是几个月前李笑来在其他平台做的执行力的分享的某个人的笔记。
做到的秘密
最后,李笑来列了几条算是方法?理论?忠告?
- 不要用短跑的方式去跑长跑
要加上时间的维度,意思就是目光要长远,要看到长期收益,而不是短期利益。
- 一次只专注一个好习惯
要专心,不要贪心。
怎么才能知道这个东西成为了习惯?
之前曾听过什么坚持90天成为稳定的习惯之类的,我有个亲身经历,那就是这句话是狗屁。
什么是习惯,那就是你觉得喜欢干的时候,停不下来的时候,不做就不舒服的时候。
- 勤做记录,不要主动分享
记录,反思,这也是锻炼我们的黑马的方法之一。
不主动分享,是因为我们认为的好东西当分享给其他人的时候,他们并不认同甚至误解,被认为是你被洗脑啦之类之类,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但如果他们进行求教,那当然要真诚的共享出去。我觉得我最近做的就有点太主动了,确实感觉自己是不是做的太过火了,让大家有点接受困难。
- 呵护自己的好奇心
- 不问有用没用,能学马上学、
学这个有什么用?
同样的一个问题,有的人就说“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用,先学了再说”;
还有的人就会说“学这个有什么用?浪费时间”
艺多不压身,既然不知道有没有用,那在未来当然是技能多了更有竞争力。
我就记得大学的时候虽然学的是编程,但我也做过视频剪辑等等的东西,所以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开分享会,我就直接给自己剪了一些视频放上去,效果牛逼到爆。但最近都很少学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要反思了。
- 不要乱比较
比较很容易形成不必要的焦虑;
只有同一范畴,同一属性比较才有意义,否则很容易将自己扭曲,陷入困境。
- 做不好也要坚持做下去
有时候我们最一件事情很容易放弃。比如我曾经想去学画画,还买了手绘板什么的,但画了几天就不画了,现在说起来原因当然是说,术业有专攻啊,我的特长不是这个啊之类之类,其实真实原因就是感觉自己画的太烂了,觉得自己根本画不好所以,放弃的原因就是笨拙。
要承认自己的笨拙,更要承认笨拙一个必然的过程。看到别人的毫不费力是努力的结果,他们同样也都尽力过笨拙的过程。这里又再次点到上面的一条“不要乱比较”。
有效的学习:重复。
- 不要急于证明自己,表现自己,不要妄想做完人。
- 不要与他人争辩,不要贸然好为人师
争辩没用,自己先做到,让他人看到,他们自然会闭嘴。
- 将军赶路,不打小鬼
- 执拗的做一个好人
- 主动投资注意力,与亲朋共同成长
要做有用的事情,如果有用的事情没有趣,那就从中找到乐趣
有用 | 无用 | |
有趣 | 最好的状态,但极难找到 | 享乐 |
无趣 | 干一行爱一行,从中找到乐趣 | 浪费生命 |
不错不错!内容感觉好极了!
新春佳节到。祝好!祝好!